软骨头守家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猫扑中文网 www.mpzw.net,最快更新晨风细雨文集最新章节!
村里人都不叫他的大名,无论是当面或是背地里都称他“老软”老软年龄并不大,四十多岁的样子,从外表看,白白胖胖,人高马大,一米八的个子,体重近二百斤,在这十里八乡里,也算得上一个“大块头”
常言说“身大力不亏”按理说,象老软这种“大块头”在村里是不会被人欺负的,可事实却正好相反。听村里人说,他表面上是个“大块头”但实际上是个“软骨头”要不,为啥村里人称他“老软”呢。
(一)从小培养一副软骨头
村里人说:老软从小就软,虽然他比同年龄的孩子高出大半头,可大、小孩子都敢欺负他,每次被欺负,老软颇有谦谦君子之风“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最多的是哭几声,到老师或对方的家长面前告告状,诉诉苦,提提抗议完事。还有人分析说:老软这种性格可能与他从小受的教育有关,听说他父亲读过私塾,在村里算是个文化人,说话经常带一些“之乎者也”的,动不动就引用孔子、孟子等圣人如何说。他父亲从小就给他灌输一些“中庸之道”、“仁义道德”“君子动口不动手”等孔孟思想,要求他“小心忍耐度春秋”老软小时候被他父亲培养的就象一个彬彬有礼的小大人,完全没有一点小孩子那种天真、活泼、好奇、爱动的野性。
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在上学的路上,他一边走一边啃着母亲送给他的烤玉米。这时一位个子比他矮半头的同班同学跑过来,非要吃他手里的烤玉米,他不想给,那同学就朝他脚面上狠狠地跺了两下,又将他手里的玉米夺了过去,可怜的他白白长了一副大个头,就知道蹲在地上一边哭一边喊“你抢我的烤玉米,真乃不道德、不仁义也!”引得一旁的同学哈哈大笑。
随着年龄的长大,老软的骨头是越来越软了,以至于人们都忘记了他的大号,无论是大人小孩都称呼他“老软”你们愿意叫就叫吧,他也不在乎。
老软结婚后,家里大小事都是老婆说了算,老软吃粮不问事,落得一身清闲。
(二)老婆外出挣钱
这几年,村里年轻力壮的男人、女人都外出打工挣钱去了,起初老软也想去,可当他听说,在城里给老板打工,经常受人家欺负,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有时干一年活连工钱都要不回来。一听这话,老软刚提起的那点心气,就象扎了眼的皮球一样又“软”下来了,再也不敢提外出打工这事了。
老软的儿子已经在县城念初中了,听说学习还不错,在班里没下过前三名。孩子上初中正是花钱的时候,将来孩子还想上高中、考大学,这都需要钱啊。就是考不上大学也要给儿子盖房子,娶媳妇,花钱的时候还在后面呢,光靠种那两亩地,连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用什么供孩子上学啊?
别看老软是人怂骨头软,人家老婆可不软,是个精明能干的女人,比老软小几岁,皮肤白净,显得年轻,乍一看,也就刚三十出头,虽然生在农村下地干活,却有着一副好身条、一张好脸蛋,在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俊媳妇。当年就是因为只注重了老软的外表,才嫁给了他,过上日子后才知道自己的丈夫不光是“软骨头”还一身“懒骨头”不愿下地干活,成天游手好闲。老软媳妇心里老后悔了,但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还能有什么办法,也只好委曲着和老软一起过了。
老软媳妇眼看着别人都外出找挣钱了,自己两口子还守着那二亩地,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这天晚饭后,就和老软商量:“本来你一个大男人就应该出去打工挣钱,养活我们娘俩。可你这么怂,出去也找不到活。要不这样吧,你留下守家,照顾孩子,我外出挣钱。每个月我将挣的钱给家里寄回来,好好地供儿子读书。”老软一听,这倒是个好办法,自己不用外出受别人欺负,还不用受苦、受累,老软马上表示举双手同意。
老婆外出打工去了,老软在家留守,头两个月老婆没往家寄钱,老软还给老婆打电话要过几次,头两次打电话,老婆还能好声好气地给他说“再等等”后来再打电话老婆就没好气了“催!催!催!你催个头啊,你以为外面的钱这么好挣啊?”“啪”!还没等老软再说话,那边就将电话挂断了。
从电话里,老软感觉得到,老婆的心情不好。他也能体谅到老婆的难处,外面的工作不好找,老婆一没学历,二没手艺,年龄又这么大了,去哪里找工作挣钱啊!从此后,老软就不敢再给老婆打电话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大概是三个月后的一天,乡里的邮递员给老软送来一张汇款单,老软一看,乖乖,整整两千元!老软从邮局取回来,搂着那叠钱,高兴地一个晚上没有睡着觉。
从此后,老软每个月都能收到老婆从城里寄来的钱,最多时一次收到三千元。这在当地相对贫穷的农村来说,每个月有这么多的进项,可算是大钱了,不得了了。除了供儿子上学、自家花销以外,老软手头上还有不少节余。
没有了老婆的管束,手里又有了余钱,老软更是游手好闲,成天价东游西逛。慢慢地老软也讲究起穿戴了,他到县城为自己花一千多元买了一身西服,每次出门,皮鞋擦得锃亮,西服慰得平平展展,头发上还抹着腊油。外人一看,活脱脱一个有钱的大老板。他还隔三差五地到县城小舞厅跳跳舞,去一家足疗屋里找个小姐放松一下。
(三)“有钱就是硬道理”
每当老软路过村口那棵大槐树,在树下乘凉的人就指指点点,有的说“这小子有福气,摊上一个能挣钱的老婆。”也有的说:“老婆挣钱汉子花,整个一个吃‘软饭’的,有啥神气的,没出息!”还有的小声咬着对方的耳朵:“听说有人在城里看到过他老婆经常晚上出入饭店、宾馆、歌厅,脸上还化着浓浓地妆,她老婆寄回来的钱,八成来路不正。”
老软不聋不瞎也不傻,时间久了,这些议论能听不到?刚开始,听到这些议论,老软心里也不是滋味,他心里是又怀疑、又矛盾。老婆每个月都寄钱回来,这钱也挣得太容易了吧,刚开始还说工作不好找,城里钱不好挣,电话里还给我发火。可现在,说挣钱就挣得这么容易?老软从内心里也怀疑老婆寄来的钱不干净。老软再软也是男人啊,这世上有哪一个男人,心甘情愿地让老婆出去给自己“戴绿帽子”啊?好几天,老软饭吃不香,觉睡不着,心里那个憋屈啊,恨不得将家里的所有的锅碗瓢盆都砸个稀巴烂。一连几天老软不起床,也不做饭。
这天儿子从学校回来了,说是学校发复习资料,每人要交五百元资料费。老软从床上爬起来,又从桌子抽抽里拿出五百元递给儿子:“这是你妈妈刚寄回来的钱,你拿去吧。”
看着儿子拿着钱走出了家门,老软想:儿子上学一要就是几百块,如果没有老婆寄回来的钱,靠什么供儿子读书?如果儿子不能读书了,靠什么改变他的命运,到头来还不是和我一样在这农村里窝窝囊囊活一辈子。如果没有钱,我靠什么去县城里潇洒?如果没有钱,我哪还能过得这么清闲自在?什么来路不正,什么吃“软饭”全他娘的见鬼去吧!
老软心里一下子想通了,就象云开日出晴了天一样。
现在这社会“有钱就是硬道理。”“有钱就是老子,没钱就是孙子!”
瞧人家老软,不但有了自己的主见,还有了自己的理论,单从这一点来说,老软一点也不软。
“有钱就是硬道理”从此成了老软的口头禅、左右铭。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失,村里人对他老婆的议论也就慢慢地少了,有的人还羡慕他生活过的滋润、潇洒。有的人家里遇到难处,还张口找老软借钱呢。
(四)地被“二赖子”抢种了
老软对自己家里那两亩地早就没心种了,老婆在家时,地里的活大都是老婆打理,除非到了最忙的时候,在老婆的催促下才不得已下地帮帮手。现在老婆不在家,老软手里又不缺钱花,对那二亩地更不上心了,地里的草长得比庄稼苗还高,老软也不去管。
常有村里人从他的地边路过发出叹惜:多好的一块地啊,这么荒着太可惜了。
俗话说“财大气粗”一般来说,有钱了腰板就硬了,喘气也就粗了,可是这话在老软身上不灵。老软虽然有钱,但骨子里软,照样被人欺负。
村里有个“二赖子”三十多岁了没娶上老婆,现在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二赖子”从小身体不好,赖赖巴巴,家里又穷,因父母早亡,缺少家教,从小就养成了好吃懒做,偷鸡摸狗的坏毛病。
老软家的那块地在“二赖子”的家门口,两家的地挨在一起。前几年种地不挣钱,除去化肥钱、农药钱、水电钱,再加村里和乡里收交的杂七杂八的各种税钱、费钱和提留,一年算下来,种地不赔就算不错了。当时,村里人种地的积极性都不高。没想到,从去年开始,国家的政策变了,说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农民种地不但不收税了,国家还给补贴。连皇粮国税都不用交了,种地国家还倒贴钱,历朝历代也没有这种好事啊!这一下子,农民种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还有一些在城里打工的壮劳力又跑回家种地了。地的身价立马提高了,村里除了老软家那块地还荒着,再也找不到闲着不种的地了。
这不“二赖子”就瞄上了老软家的那块地。
开始“二赖子”的胆儿还不算大,只是在种麦子时往老软地里多扩出了几垄,他这是一种试探,看看老软有什么反映,一直到收麦子时,老软也没发现。“二赖子”一下子多收了好上百斤麦子,心里那个乐啊。他盘算着,下一步,我要将老软家这块地全种上,这种好事不占白不占,占了也白占。就老软这种怂人,看他能怎么着我!
(五)找“二赖子”评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二赖子”偷种了老软家的地,并正准备下一季全部种上。这消息终于传到老软的耳朵里了,老软想,这“二赖子”咋这么不讲道理,怎么种了我家的地连招呼也不打啊?不行,我得找他评评理去。想到这,老软就走出家门去找“二赖子”评理。
老软边走边想,这“二赖子”是村里有名的混头,我去找他理论,他万一动手揍我一顿怎么办?想到这,老软不自主地就放慢了脚步,并告诫自己,见到“二赖子”一定要和他保持五到六米的距离,要给自己留有逃跑的机会。
你瞧老软这软骨头!自己家里地让别人强行种了,找对方说理去还担心挨揍!天下你见过这么软骨头的吗!
远远地就看到“二赖子”正在自己家地里撒粪。老软走过去在距他五米开外的地方停下来,对“二赖子”说:“‘二赖子’你怎么也不给我打声招呼,就种我们家里地呢?我表示严正地抗议!”
“二赖子”不理他,仍然呼哧、呼哧地撒粪。
“嗨!‘二赖子’给你说话呢!你听到没有?”
“二赖子”连头也没抬:“没听到,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一听“二赖子”的话,象从嘴里横着出来的一样,老软从内心里就怯了三分。声音比刚才的又降了八度:“我说啊,你种我家的地,为什么事先不给我说一声?”你听老软这话问的,好象是,地你可以种,只要事先给他说一声就行了。
“二赖子”这回抬起了头:“什么?你说是你家的地,你家的地为什么在我家门口?你说是你家的地,你叫叫他,看他答应吗?”
“你这?你这?”不知道是急的还是吓的,老软一听到“二赖子”这话,自己竞说不出话来了。
“我这怎么了?”“二赖子”将眼一瞪,摆出一副要打架的样子。
“你这不是不讲道理吗?”随后,老软又加了一句:“我们都是街里街坊的住在一个村,你这是干吗啊?还是和为贵啊!”本来占着理的老软,又是“街里街坊”又是“和为贵”好象求别人来了。
“二赖子”早就看透了老软的软蛋心理。将手里的铁锹往地上狠狠地一戳,两个眼珠子又是一瞪:“什么他妈的‘和为贵’?‘和为贵’你还跑到我这里来瞎咧咧?快滚!”
老软一看“二赖子”发火了,转身跑了。
别看“二赖子”这人混不讲理,可这小子坏心眼子多,老软走后“二赖子”想:光靠自己的力量和老软对抗肯定不行,一是自己不占理,从道义上说不过去。二是老软的块头毕竟比自己大,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万一老软和我动起手来,我还真不是他的对手。想到这“二赖子”眼珠子一转,有了,我可以借助几个哥们的力量。
村里人谁都知道“二赖子”在邻村有几个哥们,都是一些地痞、二流子一类的,听说还有的是刑满释放人员。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正经人能和“二赖子”成天在一起吃吃喝喝吗?
当天晚上“二赖子”就将东边赵村的彪子和二愣子叫到自己家里喝酒了。酒足饭饱后“二赖子”将种老软家地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最后“二赖子”提出:“其实不用二位老弟动手,你们只是挂个名,经常来这地里转转就行了。从今往后,二位兄弟的烟酒钱我包了。”
彪子、二愣子一听全明白了,二愣子将衣服袖子往上一撸:“大哥,这他妈的还算个事啊,到时候,只要您招呼一声,我们马上就到。”
第二天,村里就有人听说,老软家的地不是“二赖子”一个种的,还有邻村的好几个地痞,还听说,这些人都有黑社会背景。
“二赖子”强行种老软家地的事,在村里传开后,老软又成了全村人议论的焦点,说什么的都有。有人替老软鸣不平,说“二赖子”太欺负人了。也有人说:还是因为老软这人太怂了,如果换别人“二赖子”敢吗?还有人总结性地说:真是“马怂被人骑,人怂被人欺”啊!
老软的儿子也听说这事了,从学校回来后,气呼呼对老软说:“爸,咱家的地被别人抢去,这‘二赖子’不成强盗了吗?这还有法律吗?我就不信没有说理的地方了?我去法院告他去!”
老软马上制止儿子:“家里的事,不用你小孩子插手,你给我好好学习就行了。”
儿子很不服气“呯!”地一声关门进屋了。
(六)高人指点迷津
正在老软为这事心情纠结的时候,这天,乡中学的张老师在村口碰到老软对他说:“你家的事我听说了,确实有点难办,不过有一个人可以帮助你。”
老软一听张老师说有人可以帮助他,立马来了精神,象是掉到水里快要淹死的人找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张老师,你快说,这人是谁啊?”
“这人就是你大姑奶奶家的二表叔啊。”张老师说:“你这位二表叔是我高中的同学,现在省城的一家什么研究所工作。经常在南方一家全国挺有影响的报纸上发表文章,都是关于一些政治、经济改革,民主自由和普世价值等内容,在全国都很有影响。”
张老师拍了一下老软的肩膀:“听说,你二表叔前天回县城看你大姑奶奶来了,你不去看看他?”
自从老软的父母去世后,他就很少去县城大姑奶奶家走动了。老软想,既然二表叔是这么一个有影响的大人物,我何不去找找他呢?
事不宜迟,老软告别了张老师,回家骑上自行车,在路边店买了两只烧鸡,又买了两箱营养品,就直奔县城的大姑奶奶家。
长话短说,这老软进门和二表叔、大姑奶奶打过招呼,在正房的客厅和大姑奶奶说了一会话儿,就将二表叔叫进了里屋,将自家的地如何被“二赖子”等强行种了的事,向二表叔原原本本地诉说了一遍。
老软的二表叔看上去有五十多岁的样子,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稍有些驼背,留着一个大背头,一看就是一个大知识分子。
二表叔认真地听完老软的叙述后,深思了一会儿,又用右手的食指向上推了一下眼镜,这才开始说话:“刚才听你说了这个问题全面情况。看来,要想将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了,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表叔看了一眼老软又接着说:“我还没有进行全面地、深入地思考和分析,有些看法可能还不成熟。不过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这个问题的背景太复杂了,正因为这个背景复杂,解决起来就产生了一定的难度。”
二表叔点燃一支烟,狠狠地抽了一口:“你想啊,你强行要吧,对方肯定不干,到手的好处谁愿意再撒手啊?对方不给,你强要,这就要诉诸武力,就是打架。打架你肯定不行,对方是什么人啊,地痞、流氓,打起来不要命。他们经常打架,打架经验比你多,打架技术比你强,打架下手比你狠。再看看你呢,别看你块头这么大,你多久没打架了?”
老软摇摇头:“我从小就没跟别人打过架,净受人欺负了。”
“所以说,打架是你的弱项,你不能用你的弱项对别人的强项吧?我的观点,也是我经常说的话,解决这类的争端问题,能和平解决的,最好不要使用武力。”
老软赞同地点点头。
“强行要回这条路走不通,你同意吧?”
老软又点点头。
“诉诸武力解决不行,那么诉诸法律解决行不行呢?”二表叔象是给学生讲课一样,拉起了长腔。
“诉诸法律,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打官司。现在这个社会,什么人才能打赢官司呢?有钱的人和有权的人。你是有钱的人吗?不是。你是有权的人吗?也不是。你现在是全社会最底层的人,是草根族。你有资本打官司吗?”
老软摇摇头,表示没有。
二表叔接着给他分析:“好了,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对方。根据你刚才介绍的情况分析判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方有黑社会背景。既然对方和黑社会有联系,那么他们背后一定有公权力在为其撑腰,这是我多年的研究得出的一个结论。另外,现在的黑社会都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这样看来,他们要钱有钱,要权有权,你能和他们打官司吗?你敢和他们打官司吗?你能打得赢吗?”
二表叔的一连几个反问,将老软问得目瞪口呆。
老软问:“依二表叔的看法,这个问题就没办法解决了吗?”
二表叔掐灭烟头:“问题最终还是要解决的,办法不是没有。”
“快说,二表叔您有什么好的办法?”老软迫不及待地问。
二表叔又从容地点着一支烟:“这家与家的问题,和国家与国家的问题是一样的。国家、国家,国就是家组成的。”
老软打心眼里佩服二表叔,人家真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将这么复杂的问题分析得又深入、又透彻,又通俗易懂。老软听得不住的点头。
“你知道咱们国家和外国的一些领海争端是怎么解决的吗?”
老软很少看书看报,也很少关心这些国家大事,他摇摇头。
“咱们国家在东海、南海等很多地方和周围一些国家有领海争端,咱们国家的方针就很好嘛,显示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风度和自信。”老软越是着急想听是什么办法,这二表叔越是不说实质内容。
“二表叔,你快说是什么办法?”
二表叔故作高深莫测样,故作神密状:“那就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老软将眼睛瞪得大大地,好象没听明白什么意思。
二表叔进一步解释说:“就是说,这块地,你说是你的,他说是他的,双方都争。这样争来争去很容易伤了和气,也容易对周围造成不好的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双方都不要争了,将争议搁置起来,将来再说,先将地种上,可以一家种一半,也可以一家种一年,也可以采取承包的办法嘛,方法不是很多嘛。双方坐下来好好协商,有什么不好解决的呢?国家的大事都能用这个办法解决,你们两家的这点小事不是更好解决吗?”
二表叔怕老软不放心又补充说:“这块地的拥有权还是属于你,这叫‘主权在我’。地又跑不了,永远在那里,那就是永远是你的。”
老软听了这话,一拍大腿:“对呀!这好主意我怎么就想不出来呢!”
老软得到了高人的指点,心里敞亮多了,离开大姑奶奶家时,连连对二表叔表示感谢。
回村里后,老软也没有回家,直接去了那块有争议的地里,老远就看见“二赖子”还有另外两个不认识的人在干活,老软还是走到离他们五米远的地方停下来,向对方提出:“‘二赖子’我现在向你郑重地声明:这块地,我们可以‘搁置争议,共同种植’,但这块地的拥有权还是属于我的。”
对方三个人谁都没有理他,只管埋头干自己的活。
老软宣读完自己的声明,气宇轩昂地就回家了。
后来听说,老软一直没有去种那块地,不知道是因为他懒,还是因为他不屑于种,还是因为他怕“二赖子”找麻烦。
凡是那块地一直是“二赖子”在种。
村里人都不叫他的大名,无论是当面或是背地里都称他“老软”老软年龄并不大,四十多岁的样子,从外表看,白白胖胖,人高马大,一米八的个子,体重近二百斤,在这十里八乡里,也算得上一个“大块头”
常言说“身大力不亏”按理说,象老软这种“大块头”在村里是不会被人欺负的,可事实却正好相反。听村里人说,他表面上是个“大块头”但实际上是个“软骨头”要不,为啥村里人称他“老软”呢。
(一)从小培养一副软骨头
村里人说:老软从小就软,虽然他比同年龄的孩子高出大半头,可大、小孩子都敢欺负他,每次被欺负,老软颇有谦谦君子之风“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最多的是哭几声,到老师或对方的家长面前告告状,诉诉苦,提提抗议完事。还有人分析说:老软这种性格可能与他从小受的教育有关,听说他父亲读过私塾,在村里算是个文化人,说话经常带一些“之乎者也”的,动不动就引用孔子、孟子等圣人如何说。他父亲从小就给他灌输一些“中庸之道”、“仁义道德”“君子动口不动手”等孔孟思想,要求他“小心忍耐度春秋”老软小时候被他父亲培养的就象一个彬彬有礼的小大人,完全没有一点小孩子那种天真、活泼、好奇、爱动的野性。
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在上学的路上,他一边走一边啃着母亲送给他的烤玉米。这时一位个子比他矮半头的同班同学跑过来,非要吃他手里的烤玉米,他不想给,那同学就朝他脚面上狠狠地跺了两下,又将他手里的玉米夺了过去,可怜的他白白长了一副大个头,就知道蹲在地上一边哭一边喊“你抢我的烤玉米,真乃不道德、不仁义也!”引得一旁的同学哈哈大笑。
随着年龄的长大,老软的骨头是越来越软了,以至于人们都忘记了他的大号,无论是大人小孩都称呼他“老软”你们愿意叫就叫吧,他也不在乎。
老软结婚后,家里大小事都是老婆说了算,老软吃粮不问事,落得一身清闲。
(二)老婆外出挣钱
这几年,村里年轻力壮的男人、女人都外出打工挣钱去了,起初老软也想去,可当他听说,在城里给老板打工,经常受人家欺负,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有时干一年活连工钱都要不回来。一听这话,老软刚提起的那点心气,就象扎了眼的皮球一样又“软”下来了,再也不敢提外出打工这事了。
老软的儿子已经在县城念初中了,听说学习还不错,在班里没下过前三名。孩子上初中正是花钱的时候,将来孩子还想上高中、考大学,这都需要钱啊。就是考不上大学也要给儿子盖房子,娶媳妇,花钱的时候还在后面呢,光靠种那两亩地,连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用什么供孩子上学啊?
别看老软是人怂骨头软,人家老婆可不软,是个精明能干的女人,比老软小几岁,皮肤白净,显得年轻,乍一看,也就刚三十出头,虽然生在农村下地干活,却有着一副好身条、一张好脸蛋,在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俊媳妇。当年就是因为只注重了老软的外表,才嫁给了他,过上日子后才知道自己的丈夫不光是“软骨头”还一身“懒骨头”不愿下地干活,成天游手好闲。老软媳妇心里老后悔了,但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还能有什么办法,也只好委曲着和老软一起过了。
老软媳妇眼看着别人都外出找挣钱了,自己两口子还守着那二亩地,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这天晚饭后,就和老软商量:“本来你一个大男人就应该出去打工挣钱,养活我们娘俩。可你这么怂,出去也找不到活。要不这样吧,你留下守家,照顾孩子,我外出挣钱。每个月我将挣的钱给家里寄回来,好好地供儿子读书。”老软一听,这倒是个好办法,自己不用外出受别人欺负,还不用受苦、受累,老软马上表示举双手同意。
老婆外出打工去了,老软在家留守,头两个月老婆没往家寄钱,老软还给老婆打电话要过几次,头两次打电话,老婆还能好声好气地给他说“再等等”后来再打电话老婆就没好气了“催!催!催!你催个头啊,你以为外面的钱这么好挣啊?”“啪”!还没等老软再说话,那边就将电话挂断了。
从电话里,老软感觉得到,老婆的心情不好。他也能体谅到老婆的难处,外面的工作不好找,老婆一没学历,二没手艺,年龄又这么大了,去哪里找工作挣钱啊!从此后,老软就不敢再给老婆打电话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大概是三个月后的一天,乡里的邮递员给老软送来一张汇款单,老软一看,乖乖,整整两千元!老软从邮局取回来,搂着那叠钱,高兴地一个晚上没有睡着觉。
从此后,老软每个月都能收到老婆从城里寄来的钱,最多时一次收到三千元。这在当地相对贫穷的农村来说,每个月有这么多的进项,可算是大钱了,不得了了。除了供儿子上学、自家花销以外,老软手头上还有不少节余。
没有了老婆的管束,手里又有了余钱,老软更是游手好闲,成天价东游西逛。慢慢地老软也讲究起穿戴了,他到县城为自己花一千多元买了一身西服,每次出门,皮鞋擦得锃亮,西服慰得平平展展,头发上还抹着腊油。外人一看,活脱脱一个有钱的大老板。他还隔三差五地到县城小舞厅跳跳舞,去一家足疗屋里找个小姐放松一下。
(三)“有钱就是硬道理”
每当老软路过村口那棵大槐树,在树下乘凉的人就指指点点,有的说“这小子有福气,摊上一个能挣钱的老婆。”也有的说:“老婆挣钱汉子花,整个一个吃‘软饭’的,有啥神气的,没出息!”还有的小声咬着对方的耳朵:“听说有人在城里看到过他老婆经常晚上出入饭店、宾馆、歌厅,脸上还化着浓浓地妆,她老婆寄回来的钱,八成来路不正。”
老软不聋不瞎也不傻,时间久了,这些议论能听不到?刚开始,听到这些议论,老软心里也不是滋味,他心里是又怀疑、又矛盾。老婆每个月都寄钱回来,这钱也挣得太容易了吧,刚开始还说工作不好找,城里钱不好挣,电话里还给我发火。可现在,说挣钱就挣得这么容易?老软从内心里也怀疑老婆寄来的钱不干净。老软再软也是男人啊,这世上有哪一个男人,心甘情愿地让老婆出去给自己“戴绿帽子”啊?好几天,老软饭吃不香,觉睡不着,心里那个憋屈啊,恨不得将家里的所有的锅碗瓢盆都砸个稀巴烂。一连几天老软不起床,也不做饭。
这天儿子从学校回来了,说是学校发复习资料,每人要交五百元资料费。老软从床上爬起来,又从桌子抽抽里拿出五百元递给儿子:“这是你妈妈刚寄回来的钱,你拿去吧。”
看着儿子拿着钱走出了家门,老软想:儿子上学一要就是几百块,如果没有老婆寄回来的钱,靠什么供儿子读书?如果儿子不能读书了,靠什么改变他的命运,到头来还不是和我一样在这农村里窝窝囊囊活一辈子。如果没有钱,我靠什么去县城里潇洒?如果没有钱,我哪还能过得这么清闲自在?什么来路不正,什么吃“软饭”全他娘的见鬼去吧!
老软心里一下子想通了,就象云开日出晴了天一样。
现在这社会“有钱就是硬道理。”“有钱就是老子,没钱就是孙子!”
瞧人家老软,不但有了自己的主见,还有了自己的理论,单从这一点来说,老软一点也不软。
“有钱就是硬道理”从此成了老软的口头禅、左右铭。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失,村里人对他老婆的议论也就慢慢地少了,有的人还羡慕他生活过的滋润、潇洒。有的人家里遇到难处,还张口找老软借钱呢。
(四)地被“二赖子”抢种了
老软对自己家里那两亩地早就没心种了,老婆在家时,地里的活大都是老婆打理,除非到了最忙的时候,在老婆的催促下才不得已下地帮帮手。现在老婆不在家,老软手里又不缺钱花,对那二亩地更不上心了,地里的草长得比庄稼苗还高,老软也不去管。
常有村里人从他的地边路过发出叹惜:多好的一块地啊,这么荒着太可惜了。
俗话说“财大气粗”一般来说,有钱了腰板就硬了,喘气也就粗了,可是这话在老软身上不灵。老软虽然有钱,但骨子里软,照样被人欺负。
村里有个“二赖子”三十多岁了没娶上老婆,现在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二赖子”从小身体不好,赖赖巴巴,家里又穷,因父母早亡,缺少家教,从小就养成了好吃懒做,偷鸡摸狗的坏毛病。
老软家的那块地在“二赖子”的家门口,两家的地挨在一起。前几年种地不挣钱,除去化肥钱、农药钱、水电钱,再加村里和乡里收交的杂七杂八的各种税钱、费钱和提留,一年算下来,种地不赔就算不错了。当时,村里人种地的积极性都不高。没想到,从去年开始,国家的政策变了,说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农民种地不但不收税了,国家还给补贴。连皇粮国税都不用交了,种地国家还倒贴钱,历朝历代也没有这种好事啊!这一下子,农民种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还有一些在城里打工的壮劳力又跑回家种地了。地的身价立马提高了,村里除了老软家那块地还荒着,再也找不到闲着不种的地了。
这不“二赖子”就瞄上了老软家的那块地。
开始“二赖子”的胆儿还不算大,只是在种麦子时往老软地里多扩出了几垄,他这是一种试探,看看老软有什么反映,一直到收麦子时,老软也没发现。“二赖子”一下子多收了好上百斤麦子,心里那个乐啊。他盘算着,下一步,我要将老软家这块地全种上,这种好事不占白不占,占了也白占。就老软这种怂人,看他能怎么着我!
(五)找“二赖子”评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二赖子”偷种了老软家的地,并正准备下一季全部种上。这消息终于传到老软的耳朵里了,老软想,这“二赖子”咋这么不讲道理,怎么种了我家的地连招呼也不打啊?不行,我得找他评评理去。想到这,老软就走出家门去找“二赖子”评理。
老软边走边想,这“二赖子”是村里有名的混头,我去找他理论,他万一动手揍我一顿怎么办?想到这,老软不自主地就放慢了脚步,并告诫自己,见到“二赖子”一定要和他保持五到六米的距离,要给自己留有逃跑的机会。
你瞧老软这软骨头!自己家里地让别人强行种了,找对方说理去还担心挨揍!天下你见过这么软骨头的吗!
远远地就看到“二赖子”正在自己家地里撒粪。老软走过去在距他五米开外的地方停下来,对“二赖子”说:“‘二赖子’你怎么也不给我打声招呼,就种我们家里地呢?我表示严正地抗议!”
“二赖子”不理他,仍然呼哧、呼哧地撒粪。
“嗨!‘二赖子’给你说话呢!你听到没有?”
“二赖子”连头也没抬:“没听到,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一听“二赖子”的话,象从嘴里横着出来的一样,老软从内心里就怯了三分。声音比刚才的又降了八度:“我说啊,你种我家的地,为什么事先不给我说一声?”你听老软这话问的,好象是,地你可以种,只要事先给他说一声就行了。
“二赖子”这回抬起了头:“什么?你说是你家的地,你家的地为什么在我家门口?你说是你家的地,你叫叫他,看他答应吗?”
“你这?你这?”不知道是急的还是吓的,老软一听到“二赖子”这话,自己竞说不出话来了。
“我这怎么了?”“二赖子”将眼一瞪,摆出一副要打架的样子。
“你这不是不讲道理吗?”随后,老软又加了一句:“我们都是街里街坊的住在一个村,你这是干吗啊?还是和为贵啊!”本来占着理的老软,又是“街里街坊”又是“和为贵”好象求别人来了。
“二赖子”早就看透了老软的软蛋心理。将手里的铁锹往地上狠狠地一戳,两个眼珠子又是一瞪:“什么他妈的‘和为贵’?‘和为贵’你还跑到我这里来瞎咧咧?快滚!”
老软一看“二赖子”发火了,转身跑了。
别看“二赖子”这人混不讲理,可这小子坏心眼子多,老软走后“二赖子”想:光靠自己的力量和老软对抗肯定不行,一是自己不占理,从道义上说不过去。二是老软的块头毕竟比自己大,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万一老软和我动起手来,我还真不是他的对手。想到这“二赖子”眼珠子一转,有了,我可以借助几个哥们的力量。
村里人谁都知道“二赖子”在邻村有几个哥们,都是一些地痞、二流子一类的,听说还有的是刑满释放人员。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正经人能和“二赖子”成天在一起吃吃喝喝吗?
当天晚上“二赖子”就将东边赵村的彪子和二愣子叫到自己家里喝酒了。酒足饭饱后“二赖子”将种老软家地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最后“二赖子”提出:“其实不用二位老弟动手,你们只是挂个名,经常来这地里转转就行了。从今往后,二位兄弟的烟酒钱我包了。”
彪子、二愣子一听全明白了,二愣子将衣服袖子往上一撸:“大哥,这他妈的还算个事啊,到时候,只要您招呼一声,我们马上就到。”
第二天,村里就有人听说,老软家的地不是“二赖子”一个种的,还有邻村的好几个地痞,还听说,这些人都有黑社会背景。
“二赖子”强行种老软家地的事,在村里传开后,老软又成了全村人议论的焦点,说什么的都有。有人替老软鸣不平,说“二赖子”太欺负人了。也有人说:还是因为老软这人太怂了,如果换别人“二赖子”敢吗?还有人总结性地说:真是“马怂被人骑,人怂被人欺”啊!
老软的儿子也听说这事了,从学校回来后,气呼呼对老软说:“爸,咱家的地被别人抢去,这‘二赖子’不成强盗了吗?这还有法律吗?我就不信没有说理的地方了?我去法院告他去!”
老软马上制止儿子:“家里的事,不用你小孩子插手,你给我好好学习就行了。”
儿子很不服气“呯!”地一声关门进屋了。
(六)高人指点迷津
正在老软为这事心情纠结的时候,这天,乡中学的张老师在村口碰到老软对他说:“你家的事我听说了,确实有点难办,不过有一个人可以帮助你。”
老软一听张老师说有人可以帮助他,立马来了精神,象是掉到水里快要淹死的人找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张老师,你快说,这人是谁啊?”
“这人就是你大姑奶奶家的二表叔啊。”张老师说:“你这位二表叔是我高中的同学,现在省城的一家什么研究所工作。经常在南方一家全国挺有影响的报纸上发表文章,都是关于一些政治、经济改革,民主自由和普世价值等内容,在全国都很有影响。”
张老师拍了一下老软的肩膀:“听说,你二表叔前天回县城看你大姑奶奶来了,你不去看看他?”
自从老软的父母去世后,他就很少去县城大姑奶奶家走动了。老软想,既然二表叔是这么一个有影响的大人物,我何不去找找他呢?
事不宜迟,老软告别了张老师,回家骑上自行车,在路边店买了两只烧鸡,又买了两箱营养品,就直奔县城的大姑奶奶家。
长话短说,这老软进门和二表叔、大姑奶奶打过招呼,在正房的客厅和大姑奶奶说了一会话儿,就将二表叔叫进了里屋,将自家的地如何被“二赖子”等强行种了的事,向二表叔原原本本地诉说了一遍。
老软的二表叔看上去有五十多岁的样子,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稍有些驼背,留着一个大背头,一看就是一个大知识分子。
二表叔认真地听完老软的叙述后,深思了一会儿,又用右手的食指向上推了一下眼镜,这才开始说话:“刚才听你说了这个问题全面情况。看来,要想将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了,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表叔看了一眼老软又接着说:“我还没有进行全面地、深入地思考和分析,有些看法可能还不成熟。不过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这个问题的背景太复杂了,正因为这个背景复杂,解决起来就产生了一定的难度。”
二表叔点燃一支烟,狠狠地抽了一口:“你想啊,你强行要吧,对方肯定不干,到手的好处谁愿意再撒手啊?对方不给,你强要,这就要诉诸武力,就是打架。打架你肯定不行,对方是什么人啊,地痞、流氓,打起来不要命。他们经常打架,打架经验比你多,打架技术比你强,打架下手比你狠。再看看你呢,别看你块头这么大,你多久没打架了?”
老软摇摇头:“我从小就没跟别人打过架,净受人欺负了。”
“所以说,打架是你的弱项,你不能用你的弱项对别人的强项吧?我的观点,也是我经常说的话,解决这类的争端问题,能和平解决的,最好不要使用武力。”
老软赞同地点点头。
“强行要回这条路走不通,你同意吧?”
老软又点点头。
“诉诸武力解决不行,那么诉诸法律解决行不行呢?”二表叔象是给学生讲课一样,拉起了长腔。
“诉诸法律,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打官司。现在这个社会,什么人才能打赢官司呢?有钱的人和有权的人。你是有钱的人吗?不是。你是有权的人吗?也不是。你现在是全社会最底层的人,是草根族。你有资本打官司吗?”
老软摇摇头,表示没有。
二表叔接着给他分析:“好了,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对方。根据你刚才介绍的情况分析判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方有黑社会背景。既然对方和黑社会有联系,那么他们背后一定有公权力在为其撑腰,这是我多年的研究得出的一个结论。另外,现在的黑社会都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这样看来,他们要钱有钱,要权有权,你能和他们打官司吗?你敢和他们打官司吗?你能打得赢吗?”
二表叔的一连几个反问,将老软问得目瞪口呆。
老软问:“依二表叔的看法,这个问题就没办法解决了吗?”
二表叔掐灭烟头:“问题最终还是要解决的,办法不是没有。”
“快说,二表叔您有什么好的办法?”老软迫不及待地问。
二表叔又从容地点着一支烟:“这家与家的问题,和国家与国家的问题是一样的。国家、国家,国就是家组成的。”
老软打心眼里佩服二表叔,人家真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将这么复杂的问题分析得又深入、又透彻,又通俗易懂。老软听得不住的点头。
“你知道咱们国家和外国的一些领海争端是怎么解决的吗?”
老软很少看书看报,也很少关心这些国家大事,他摇摇头。
“咱们国家在东海、南海等很多地方和周围一些国家有领海争端,咱们国家的方针就很好嘛,显示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风度和自信。”老软越是着急想听是什么办法,这二表叔越是不说实质内容。
“二表叔,你快说是什么办法?”
二表叔故作高深莫测样,故作神密状:“那就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老软将眼睛瞪得大大地,好象没听明白什么意思。
二表叔进一步解释说:“就是说,这块地,你说是你的,他说是他的,双方都争。这样争来争去很容易伤了和气,也容易对周围造成不好的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双方都不要争了,将争议搁置起来,将来再说,先将地种上,可以一家种一半,也可以一家种一年,也可以采取承包的办法嘛,方法不是很多嘛。双方坐下来好好协商,有什么不好解决的呢?国家的大事都能用这个办法解决,你们两家的这点小事不是更好解决吗?”
二表叔怕老软不放心又补充说:“这块地的拥有权还是属于你,这叫‘主权在我’。地又跑不了,永远在那里,那就是永远是你的。”
老软听了这话,一拍大腿:“对呀!这好主意我怎么就想不出来呢!”
老软得到了高人的指点,心里敞亮多了,离开大姑奶奶家时,连连对二表叔表示感谢。
回村里后,老软也没有回家,直接去了那块有争议的地里,老远就看见“二赖子”还有另外两个不认识的人在干活,老软还是走到离他们五米远的地方停下来,向对方提出:“‘二赖子’我现在向你郑重地声明:这块地,我们可以‘搁置争议,共同种植’,但这块地的拥有权还是属于我的。”
对方三个人谁都没有理他,只管埋头干自己的活。
老软宣读完自己的声明,气宇轩昂地就回家了。
后来听说,老软一直没有去种那块地,不知道是因为他懒,还是因为他不屑于种,还是因为他怕“二赖子”找麻烦。
凡是那块地一直是“二赖子”在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