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绝后的时代群体老三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猫扑中文网 www.mpzw.net,最快更新崇云敬梅文集最新章节!
尊敬的各位老师,尊敬的各位同学,女士们、先生们:
今年是如皋中学初中部1967届三(1)班全体52名同学来到学校,开始中学阶段学业的40周年。40年前的1964年的暑后初秋,我们告别了小学,被录取进入了这所江苏省重点中学,那时我们都是十三四岁,正当豆蔻年华,男儿似下山小虎,女儿如出水芙蓉,那时的我们是何等地鲜活,何等地自豪与荣耀!4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相会相聚于如皋古城,当年坐落在西南城郊、我们据以为家的两幢二层青砖楼房,早已悄然淹没在如城新市区那星罗棋布的楼林宇丛之中而难觅踪影了。今昔比照,何止是物换星移,沧桑巨变啊!
联谊会的举办人要我代表同学们讲几句话。我有什么资格代表全体同学呢?搜索枯肠,真的不知道从何说起。反复寻思,不得已,只有跟着感觉走,心中有什么感悟,就把它和盘托出,呈示在大家面前。好在同学即如家人,老师一似家长,即便我说错了,想必老师和同学们也不会深责的。
首先,我要就我们初三(1)班的同学们说几句话。我要说的是,我们全体52位同学——18位女同学、34位男同学——都有一个特殊的历史定位,这就是,我们都是同属于中国现当代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社会群体——“老三届”在我们这40年的人生旅途中,已然展示出“老三届”毕业生的一些历史特质。我们的人生历练,代表着中国现当代社会在转折转型期里生活工作的整整一代人。
我要说我们这一代人是阅历最为丰富的人。我们经历过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江泽民时代,现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胡锦涛时代。我们的成长脚步,伴随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艰辛探索的历史。我们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计划经济时代,走进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时代。我们亲历了那么多波诡云谲、惊心动魄的政治风浪,我们目睹了那么多潮起潮落、花开花谢的风云人物。尤其是,我们身历了局外人视为不可思议的梦魇、连今天的中外历史学家都难以作出透彻解释的十年“文革”试问:在我们的身后,还有什么人会在他们的一生中经受如此丰富奇特的政治历练呢?
我要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最积极、最稳定地推动中国社会向前进的人。我们什么苦头没有吃足啊!当我们长身体的时候,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食品奇缺,我们填不饱肚子;当我们向往深造的时候,我们的学业却中断了;当我们希图进城就业的时候,我们反而走向了农村;当我们因为上有老、下有小而热望职位牢固、收入稳定的时候,我们手里的“铁饭碗”却被打破了;当我们人到中年趋向衰老的时候,实行了几十年的公费医疗体制却终结了;当我们肩负着培养子女的重担,指望在子女身上实现我们自己未能实现的高学位的梦想时,中国的教育却走向了产业化,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必须花费巨额的投入。然而,我们始终信赖党,紧紧追随党,从没有怀疑过党,从没有离开过党,更没有反对过党,我们与党一道清除了左的指导思想,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伟大转折,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事实证明,我们无愧为党与共和国的忠臣赤子,仍然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强生力军。环顾今日国中,在党政军许多关键岗位上支撑栋梁的,正是我们“老三届”的莘莘学子。
我要说我们这一代人是见贤思齐、自强不息的人。40年前的我们,哪一个不曾怀抱着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哪一个没有做过解放全人类的美妙梦想?哪一个不曾憧憬过宏伟的事业、美丽的爱情?一旦梦破幻灭,也曾有过犹豫,也曾有过彷徨,但是希望之火经久不熄,理想之光历久弥亮!于是我们上下求索,左右挣扎,硬是要在没有出路之中找到出路。真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啊!曾几何时,在东西南北中的工农商学兵、党政军民学里,哪一条战线上没有我们“老三届”的人们在苦斗?哪一个人曲折奋斗的艰辛历史不足以构成一部长篇小说的上好题材?于是,经过顽强的拼搏,我们中间有的人成了工程师与企业家,成了教授与学者,成了老师与作家,成了医生与职员,成了公务员与干部。而更多的人则身居城乡,虽然没有显赫的声名,但是自由清静地、正直充实地生活着;他们中的许多人经过含辛茹苦的培育,使子女获得了名牌大学的学位,继而在大中城市、甚至是在特大型城市里,从事着令人艳羡的工作。我们大家都无愧为时代的斗士和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接下来,我要为我们的老师说几句话。每当我的女儿在我面前夸耀她的老师如何如何之好的时候,我的心里就会涌动起一缕思绪:“我们的老师也很好,如果不是胜过于你们的老师,至少,是与你们的老师同样地好啊!”真的,我们的老师是属于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最不容易的老师群体的一部分。想当年你们赐教于我们的时候,也一样是二三十岁的花样年华。那时我们党由于执政经验的不足,远没有认识到教育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战略地位,那时的口号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正试图在物质基础根本不具备的条件下,人为地提前实行共产主义关于“消灭三大差别”的信条,最终造成了对教育生产力的大损害和对文化事业的大劫难。你们是在那样的条件下从事于献身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可想而知,那是多么地不容易啊!今天我们面对着的是繁霜染鬓的老师们,但是在我的脑海里经常浮现的,还是你们年轻时候的形象。我至今历历在目的有如下景象:唐宝莲老师领着我们步行到生产队去支农;袁发盛老师在球场上身影矫健,每一次投篮不中就喊一声“sorry!”王振中老师提着物理实验仪器给我们讲解力学;周荣祥老师有一双永远汗湿的手,即使是在隆冬苦寒的讲台上,他手里的粉笔依然会被汗水所浸透!此外还有:李德琪老师教我们学习远隔重洋的异国语言——英语;朱亚芬老师给我们讲解生命的起源与延续;烫一头漂亮卷发的司罗秀老师弹着钢琴,教我们学唱红梅赞;王修恺老师给我们讲解中国革命史,并且在夜幕降临之后,亲自带领我们为了备战而在原野的坟地里拉练。没有老师传授给我们的文化知识和熏染于我们的思想品格,我们这一代人要在后来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里进行韧性的搏击,是完全不可能的。
弹指一挥间,40年过去。4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如同白驹过隙,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而在普通人的人生旅程中,即使是以80岁为期,那也是半辈子过去了。这40年对于成功的同学来说,那是秉承着老师教导的知识和道理,投身于社会实践,展现自己人生价值的40年。这40年对于更多的同学来说,则是为了谋生持家而辛勤劳作、辛苦辗转的40年。不管对于哪一类同学来说,今天的40周年聚会,它的意义都是非同寻常的。它告诉我们,如中1967届初三(1)班不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实体,我们应该长久地记着她;它告诉我们,初三(1)班的同学们之间,不管是男是女,不管年长年幼,也不论是富是贫,都有着一种历史的缘分,我们应该互相关心;它告诉我们,我们52位同学与我们的老师之间,是有着一种历史的情缘,我们应该让我们的老师在回忆起我们的时候感到欣慰;它还告诉我们,我们52位同学与我们的母校——如皋中学之间,是有着一种历史的联系,40年间我们一直以曾经做过这所名校的学生而感到自豪,日后,我们更应该以我们的不凡业绩,让我们的母校为了她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露脸。
40年的岁月,40载的生命。40周年聚会所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深长的。由于命运的播弄,今天能够参与我们聚会的,已经只有49位同学了。对于那3位故去的同学,我们只有深沉的怀念,并且在心灵的深处,引起一种对于生命宝贵的高度重视。40年前我们都会背诵一段名人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时,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经典名言,曾经鼓舞着我们中的许多人为了升华人生的价值而百折不挠地奋斗。经过40年的历练,我们对于人生的意义已经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一个人到了中壮年,面对“满目青山夕照明”的人间盛世,难免不起“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由衷感叹。“度尽劫波兄弟在”现实生活是无限美好的,我深深地感到,对于在座的师哥师姐、师弟师妹和我们敬爱的老师来说,安全,健康,坦然而充实地活着,坐地日行八万里,睁着眼睛看世界,真的比什么都重要!月有阴晴圆缺,人有贫富穷达,此事古难全。一个人只要在临了时能够对自己说:“历史需要我做而我也能够做得到的事,我都已经尽力而为了”那就是成功的人生,那就是活得其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真诚地期望,下一个十年我们再聚会,与会的老师和同学还是这么多,一个也不能少;身心的健康状况还是这个样,一个也不能差!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回顾过去40年,我们感慨良多;展望现在与未来,我们应当更加努力。记得近代实业家、南通人张謇说过一句话:“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我们正应当尽我们的所能,努力地学习,努力地工作,努力地生活。大而言之为了国家社会,中而言之为了我们母校的荣誉,小而言之为了我们的子孙,尽可能多、尽可能好地遗留我们的“一二有用事业”借以铸就我们的有价值的人生。
衷心感谢举办人在这天高气爽、桂香馥郁的金秋时节,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聚会交流的好平台!衷心祝愿全体男女同学和我们敬爱的老师们身心健康,一生平安!衷心祝愿我们的母校——江苏省如皋中学的教育事业如日中天,蒸蒸日上!衷心祝愿我们同学间、师生间的深情挚谊山高水远,地久天长!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老师,尊敬的各位同学,女士们、先生们:
今年是如皋中学初中部1967届三(1)班全体52名同学来到学校,开始中学阶段学业的40周年。40年前的1964年的暑后初秋,我们告别了小学,被录取进入了这所江苏省重点中学,那时我们都是十三四岁,正当豆蔻年华,男儿似下山小虎,女儿如出水芙蓉,那时的我们是何等地鲜活,何等地自豪与荣耀!4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相会相聚于如皋古城,当年坐落在西南城郊、我们据以为家的两幢二层青砖楼房,早已悄然淹没在如城新市区那星罗棋布的楼林宇丛之中而难觅踪影了。今昔比照,何止是物换星移,沧桑巨变啊!
联谊会的举办人要我代表同学们讲几句话。我有什么资格代表全体同学呢?搜索枯肠,真的不知道从何说起。反复寻思,不得已,只有跟着感觉走,心中有什么感悟,就把它和盘托出,呈示在大家面前。好在同学即如家人,老师一似家长,即便我说错了,想必老师和同学们也不会深责的。
首先,我要就我们初三(1)班的同学们说几句话。我要说的是,我们全体52位同学——18位女同学、34位男同学——都有一个特殊的历史定位,这就是,我们都是同属于中国现当代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社会群体——“老三届”在我们这40年的人生旅途中,已然展示出“老三届”毕业生的一些历史特质。我们的人生历练,代表着中国现当代社会在转折转型期里生活工作的整整一代人。
我要说我们这一代人是阅历最为丰富的人。我们经历过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江泽民时代,现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胡锦涛时代。我们的成长脚步,伴随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艰辛探索的历史。我们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计划经济时代,走进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时代。我们亲历了那么多波诡云谲、惊心动魄的政治风浪,我们目睹了那么多潮起潮落、花开花谢的风云人物。尤其是,我们身历了局外人视为不可思议的梦魇、连今天的中外历史学家都难以作出透彻解释的十年“文革”试问:在我们的身后,还有什么人会在他们的一生中经受如此丰富奇特的政治历练呢?
我要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最积极、最稳定地推动中国社会向前进的人。我们什么苦头没有吃足啊!当我们长身体的时候,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食品奇缺,我们填不饱肚子;当我们向往深造的时候,我们的学业却中断了;当我们希图进城就业的时候,我们反而走向了农村;当我们因为上有老、下有小而热望职位牢固、收入稳定的时候,我们手里的“铁饭碗”却被打破了;当我们人到中年趋向衰老的时候,实行了几十年的公费医疗体制却终结了;当我们肩负着培养子女的重担,指望在子女身上实现我们自己未能实现的高学位的梦想时,中国的教育却走向了产业化,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必须花费巨额的投入。然而,我们始终信赖党,紧紧追随党,从没有怀疑过党,从没有离开过党,更没有反对过党,我们与党一道清除了左的指导思想,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伟大转折,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事实证明,我们无愧为党与共和国的忠臣赤子,仍然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强生力军。环顾今日国中,在党政军许多关键岗位上支撑栋梁的,正是我们“老三届”的莘莘学子。
我要说我们这一代人是见贤思齐、自强不息的人。40年前的我们,哪一个不曾怀抱着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哪一个没有做过解放全人类的美妙梦想?哪一个不曾憧憬过宏伟的事业、美丽的爱情?一旦梦破幻灭,也曾有过犹豫,也曾有过彷徨,但是希望之火经久不熄,理想之光历久弥亮!于是我们上下求索,左右挣扎,硬是要在没有出路之中找到出路。真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啊!曾几何时,在东西南北中的工农商学兵、党政军民学里,哪一条战线上没有我们“老三届”的人们在苦斗?哪一个人曲折奋斗的艰辛历史不足以构成一部长篇小说的上好题材?于是,经过顽强的拼搏,我们中间有的人成了工程师与企业家,成了教授与学者,成了老师与作家,成了医生与职员,成了公务员与干部。而更多的人则身居城乡,虽然没有显赫的声名,但是自由清静地、正直充实地生活着;他们中的许多人经过含辛茹苦的培育,使子女获得了名牌大学的学位,继而在大中城市、甚至是在特大型城市里,从事着令人艳羡的工作。我们大家都无愧为时代的斗士和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接下来,我要为我们的老师说几句话。每当我的女儿在我面前夸耀她的老师如何如何之好的时候,我的心里就会涌动起一缕思绪:“我们的老师也很好,如果不是胜过于你们的老师,至少,是与你们的老师同样地好啊!”真的,我们的老师是属于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最不容易的老师群体的一部分。想当年你们赐教于我们的时候,也一样是二三十岁的花样年华。那时我们党由于执政经验的不足,远没有认识到教育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战略地位,那时的口号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正试图在物质基础根本不具备的条件下,人为地提前实行共产主义关于“消灭三大差别”的信条,最终造成了对教育生产力的大损害和对文化事业的大劫难。你们是在那样的条件下从事于献身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可想而知,那是多么地不容易啊!今天我们面对着的是繁霜染鬓的老师们,但是在我的脑海里经常浮现的,还是你们年轻时候的形象。我至今历历在目的有如下景象:唐宝莲老师领着我们步行到生产队去支农;袁发盛老师在球场上身影矫健,每一次投篮不中就喊一声“sorry!”王振中老师提着物理实验仪器给我们讲解力学;周荣祥老师有一双永远汗湿的手,即使是在隆冬苦寒的讲台上,他手里的粉笔依然会被汗水所浸透!此外还有:李德琪老师教我们学习远隔重洋的异国语言——英语;朱亚芬老师给我们讲解生命的起源与延续;烫一头漂亮卷发的司罗秀老师弹着钢琴,教我们学唱红梅赞;王修恺老师给我们讲解中国革命史,并且在夜幕降临之后,亲自带领我们为了备战而在原野的坟地里拉练。没有老师传授给我们的文化知识和熏染于我们的思想品格,我们这一代人要在后来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里进行韧性的搏击,是完全不可能的。
弹指一挥间,40年过去。4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如同白驹过隙,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而在普通人的人生旅程中,即使是以80岁为期,那也是半辈子过去了。这40年对于成功的同学来说,那是秉承着老师教导的知识和道理,投身于社会实践,展现自己人生价值的40年。这40年对于更多的同学来说,则是为了谋生持家而辛勤劳作、辛苦辗转的40年。不管对于哪一类同学来说,今天的40周年聚会,它的意义都是非同寻常的。它告诉我们,如中1967届初三(1)班不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实体,我们应该长久地记着她;它告诉我们,初三(1)班的同学们之间,不管是男是女,不管年长年幼,也不论是富是贫,都有着一种历史的缘分,我们应该互相关心;它告诉我们,我们52位同学与我们的老师之间,是有着一种历史的情缘,我们应该让我们的老师在回忆起我们的时候感到欣慰;它还告诉我们,我们52位同学与我们的母校——如皋中学之间,是有着一种历史的联系,40年间我们一直以曾经做过这所名校的学生而感到自豪,日后,我们更应该以我们的不凡业绩,让我们的母校为了她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露脸。
40年的岁月,40载的生命。40周年聚会所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深长的。由于命运的播弄,今天能够参与我们聚会的,已经只有49位同学了。对于那3位故去的同学,我们只有深沉的怀念,并且在心灵的深处,引起一种对于生命宝贵的高度重视。40年前我们都会背诵一段名人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时,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经典名言,曾经鼓舞着我们中的许多人为了升华人生的价值而百折不挠地奋斗。经过40年的历练,我们对于人生的意义已经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一个人到了中壮年,面对“满目青山夕照明”的人间盛世,难免不起“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由衷感叹。“度尽劫波兄弟在”现实生活是无限美好的,我深深地感到,对于在座的师哥师姐、师弟师妹和我们敬爱的老师来说,安全,健康,坦然而充实地活着,坐地日行八万里,睁着眼睛看世界,真的比什么都重要!月有阴晴圆缺,人有贫富穷达,此事古难全。一个人只要在临了时能够对自己说:“历史需要我做而我也能够做得到的事,我都已经尽力而为了”那就是成功的人生,那就是活得其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真诚地期望,下一个十年我们再聚会,与会的老师和同学还是这么多,一个也不能少;身心的健康状况还是这个样,一个也不能差!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回顾过去40年,我们感慨良多;展望现在与未来,我们应当更加努力。记得近代实业家、南通人张謇说过一句话:“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我们正应当尽我们的所能,努力地学习,努力地工作,努力地生活。大而言之为了国家社会,中而言之为了我们母校的荣誉,小而言之为了我们的子孙,尽可能多、尽可能好地遗留我们的“一二有用事业”借以铸就我们的有价值的人生。
衷心感谢举办人在这天高气爽、桂香馥郁的金秋时节,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聚会交流的好平台!衷心祝愿全体男女同学和我们敬爱的老师们身心健康,一生平安!衷心祝愿我们的母校——江苏省如皋中学的教育事业如日中天,蒸蒸日上!衷心祝愿我们同学间、师生间的深情挚谊山高水远,地久天长!
谢谢大家!